您的位置: 政务公开 > 其他 > 工作动态

兴安盟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大关

来源:盟乡村振兴局 作者:盟乡村振兴局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4日 分享到:

  创新农牧业经营模式  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兴安盟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大关

  ——2023年,全盟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投入衔接资金和京蒙协作资金3.8亿元,惠及农牧户约8万户左右。

  ——据兴安盟农村牧区调查队反馈数据表明,2023年全盟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16723元,预期同比增长8.6%左右。

  ——据防止返贫监测系统测算数据显示,2023年全盟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同比增长12.4%,较全体农牧民收入增速高3.8个百分点,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约为20038元,首次突破2万元大关。

  自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以来,兴安盟乡村振兴局一班人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主题教育总要求,采取主题教育调研与实地督导相结合的方式,班子成员利用4个月时间往来穿梭在5.98万平方公里的兴安大地上,上上下下召开了多场座谈会,里里外外走访了上百个嘎查村,方方面面接触了几百名干部群众;先后组织开展督查专项行动、“两不愁三保障”和突出公共问题调查研究或问卷11次,获取大量第一手资料,对农牧民收入情况有了基本了解。在对创新农牧业经营模式,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方面形成广泛共识。特别是,通过实施“发展庭院经济促进农牧民增收、发展代耕贷种社会化服务促进农牧民增收和强化市场带动促进农牧民增收”等六大举措,使全盟乡村生产生活面貌出现了六个转变喜人景象,书写了兴安农牧民收入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浓墨重彩的一笔。

  ——通过庭院经济项目先建后补政策的正向引导,逐步推动农民群众从“抱着膀子看”到“撸起袖子干”的转变。2023年,全盟累计投资1.62亿元实施庭院经济项目,覆盖农牧户5.17万户,其中脱贫户和监测户覆盖率接近60%,建设内容主要以美洲雁、梅花鹿等8种特色养殖类和黏玉米、食用菌、中药材等6种特色种植类项目为主。经过实地入户调查和评估核算,参与建设庭院经济农牧户平均增收5000元以上。突泉县突泉镇、太平乡几个乡镇借助庭院经济奖补政策将紫皮蒜种植面积扩大到7000亩以上,产量历史性地突破了4000万斤大关,通过精包装、深加工让普通大蒜身价倍增,保守估计经济效益能达到4.8亿元。

  ——通过以工代赈经济林建设项目,推动增收致富的途径实现了从“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截至2023年10月末,全盟投资4000万元实施的20个以工代赈经济林建设项目已经全部建设完成,累计建设节水灌溉工程20处,栽植大榛子等经济林1.41万亩,培育药材等林下经济1610亩,通过以工代赈方式增设就业岗位1978个,通过参与项目建设直接增收户均2000元左右,同时经济林经营权确权到户2720户,经测算盛果期后户均大约可增收1.5万左右,实现了增绿增收“两不误”,生态生计“双收益”。

  ——通过推广代耕代种社会化服务,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突泉县一位农民算了一笔收入对比账:一家耕地20亩左右,如果自己耕种,按照800元/亩收入计算,净利润大概1.6万元左右。如果让合作社全托管,成本方面按照托管费用650元/亩计算,总成本1.3万元左右。收入方面按照玉米亩产1200斤,售价1.25元/斤计算,总收入大概是3万元左右,这样算下来净利润大概是1.7万元,比自己种地多增收接近1000元。同时,没有了耕地的束缚,一家两口人外出务工一年还能多挣3万元左右,这样一家总收入就接近4.7万元,咋算都挣钱。据统计,一年来全盟投资4283万元,扶持包括艳梁合作社在内的56家农机合作社提供“耕、种、防、收”社会化服务,覆盖农牧户1.57万户,托管耕地58.8万亩,解放的1856个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增收,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

  ——通过开展牲畜品种改良项目,推动养殖户养殖观念实现了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截至2023年10月末,全盟肉牛存栏已经突破155万,同比增长17%。虽然存量数量较多,但是很大一部分还以本地传统黄牛为主,无论是繁殖速度还是出肉品质,都与西门塔尔、安格斯等中高端品种牛相差较大,牲畜品种改良任重道远。2023年,兴安盟乡村振兴局投入3095万元,从牲畜改良市场主体和养殖户两端入手,加快推进牲畜品种改良进程。在支持牲畜改良市场主体方面,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牲畜品种改良工作,支持科右中旗中农兴安种公牛站、扎赉特旗巴达尔胡核心育种场、白音花种公牛站等30家牲畜改良基地完善了基础设施,购置了一批仪器设备,提高了牲畜改良条件和效率。在支持养殖户方面,采取补助方式对一般养殖户和脱贫养殖户进行差异化补助,其中一般户成功改良一头牛补助100—200元,脱贫户成功改良一头牛补助200—300元,激发了养殖户开展牲畜改良积极性。据统计,全盟目前已经成功改良6.45万头。

  ——通过实施市场主体带动项目,推动产业发展方式实现了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组织化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2023年盟乡村振兴局投资8914万元,通过“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方式,从市场主体现实需要着手,为扎赉特旗魏佳米业等72家市场主体建设了一批厂房车间,购置了一批生产设备,同时协调金融机构满足了部分主体融资需求,切实打消了“不想带、不敢带”的顾虑。据统计,全年72家市场主体通过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等方式带动增收8071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郭丽丽,是科右前旗德百斯镇昌隆玉珠种畜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2023年科右前旗将郭丽丽的合作社定为重点扶持的市场主体,投资450万元为合作社建设鲜食玉米生产、储存车间1000平方米,购置削皮、清洗、细菌、包装设备6台,极大提升了合作社实力。郭丽丽说,全年合作社稳定安置就业32人,灵活就业200人左右,同时带动附近200余户农户在自家房前屋后种了甜糯玉米,每亩收益达4000元,比以前种普通玉米收益翻了三番。”

  ——通过促进务工就业项目,推动务工就业方式从外出务工就业向就近就地就业转变。兴安盟乡村振兴局在全面稳住外出务工就业规模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就近就业岗位挖掘力度和新型职业农民实用技能培训力度,多措并举稳住农民就业规模。在稳住外出务工就业人员方面,采取发放交通补贴和稳岗就业补贴方式对外出务工就业人员予以支持,截至到2023年10月末,已经发放务工就业补贴423万元,惠及务工就业人员4791人。在以工代赈经济林建设项目方面,吸纳返乡务工人员366人。在农牧民实用技能培训方面,投入资金110余万元,聚焦牲畜养殖、经济林建设与管护、乡村旅游等领域,开展盟级农牧民专业技能培训班10期,共培训新兴职业农民526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地 址: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爱国街民和北路2号 电话: 0482-3971309 传真: 0482-3971275 Email: xamfpbyy@126.com

兴安盟乡村振兴局主办 网站标识码1522000018 蒙ICP备05002755号-2 蒙公网安备 15220102010007号

Copyright 2015 www.xa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